承载带
发布时间:2025-08-03
关键词:承载带专用抗静电剂,防静电液
点击量:36
涂布型抗静电承载带是电子元器件(如芯片、电阻、电容)封装运输的关键载体,其核心是通过在基材表面涂布抗静电涂层,实现防静电、耐磨、尺寸稳定等功能。
以下是其抗静电涂布型使用方法:
涂布型抗静电承载带生产工艺流程
涂布型抗静电承载带的生产需经过 “基材预处理→抗静电涂层制备→涂布→干燥固化→成型→后处理→检测→收卷包装”8 大核心环节,各环节环环相扣,直接影响产品性能。
1. 基材预处理:确保涂层附着力(关键前提)
基材是承载带的基础,常用材料为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、PP(聚丙烯)或 PC(聚碳酸酯)薄膜(厚度通常为 0.1-0.5mm,根据元器件尺寸选择)。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基材表面油污、杂质,提升表面粗糙度,增强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力。
具体步骤:
基材放卷:通过放卷机将成卷基材平稳释放,控制放卷张力(避免基材拉伸或褶皱);
清洗:采用 “去离子水 + 弱碱性清洗剂” 超声清洗(或喷淋清洗),去除表面油污、粉尘;
干燥:经热风干燥箱(温度 40-60℃,风速 1-2m/s)烘干,确保基材表面含水率≤0.1%;
电晕处理(可选,针对 PET/PP 等低表面能基材):通过高频高压电晕(电压 15-30kV,处理时间 0.5-1s)使基材表面产生极性基团,表面张力提升至 38-45mN/m(未处理仅 30-32mN/m),大幅增强涂层附着力。
2. 抗静电涂层制备:决定防静电性能(核心环节)
抗静电涂层需满足 “低表面电阻(106-109Ω,符合电子行业标准)、耐磨、与基材兼容性好” 的要求。
具体步骤:
配方混合:
抗静电涂布液:常用碳纳米管(CNT)、导电高分子(如 PEDOT:PSS),
树脂基体:选择热固性树脂(如环氧树脂、聚氨酯)或热塑性树脂(如丙烯酸树脂),提供涂层附着力和耐磨性;
溶剂:采用异丙醇、乙醇、去离子水等溶剂,一般使用异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作为开稀剂使用,常规开稀倍速为1:4-6(抗静电涂布液:混合溶剂)
分散搅拌:使用分散机搅拌 30-60min,确保导电剂均匀分散(无团聚,否则会导致表面电阻不均);
过滤:通过 1-5μm 滤膜过滤,去除未分散的导电剂颗粒或杂质(避免涂布时划伤基材或产生涂层瑕疵)。
3. 涂布:控制涂层厚度与均匀性
采用微凹版涂布或狭缝涂布(根据基材宽度和涂层精度选择),将抗静电涂层均匀涂覆在预处理后的基材表面,经干燥后得到抗静电基材。
4. 成型:加工成承载带凹槽结构(功能成型环节)
通过热压成型或冲压成型,在涂有抗静电涂层的基材上加工出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凹槽(凹槽尺寸根据元器件规格定制,如 0402、0603 电阻对应不同凹槽宽度和深度)。
具体步骤:
模具预热:热压模具温度设定为 120-180℃(根据基材熔点调整,如 PET 熔点 250℃,模具温度需低于熔点 50-80℃,避免基材融化);
成型压力与时间:压力 0.5-1.5MPa,保压时间 1-3s(压力不足会导致凹槽成型不完整,时间过长易导致基材变薄、强度下降);
脱模:成型后通过脱模剂(或模具表面抛光)辅助脱模,避免基材粘连模具(导致凹槽变形)。